一个电话,你是洗鞋的?
工作时间,突然接到一个未知电话,本地号码。
电话那头问,你是洗鞋的吗?
是,一年前我干过这个,不过干黄了。
跟对方在电话中唠了一会儿,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找到我的。
是敌是友,不清楚。
洗鞋,一个不错的项目,被我干黄了,为什么?我也想知道。
一年前,作为一个伪创业者,我自己设计、开发了一款产品,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,叫“洗鞋宝”。
设计的logo
为什么说是伪创业者呢?我总结的理由主要有两点:
第一、事情干黄了,结果说明一切。
第二、怂,自己并没有裸辞,没有不顾一切的勇气,而是选择了最保险的一条路。
一年后,项目黄了。
在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,“洗鞋宝”小程序已经关闭,停止运营。
说句心里话,“洗鞋宝”项目虽然干黄了,但我知道,并不是项目不好,对我自己而言,时间不对。
如果时间可以回到8年前,还在大学校园里,还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“自由人”状态,那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,死磕到底,把这事干成,干好。
也有可能,等到以后退休了,如果还没有一个类似的产品出现,我会继续做这件事。
(不过这么好的一个项目,我觉得不太可能等到那个时候)
现在的情况,不允许自己潇洒,只能选择认怂。
不管怎么说,在心里我一直认为“洗鞋宝”的创意想法很棒,是个有价值、有潜力的项目。
今天,我想跟自己复盘一下“洗鞋宝”的那段经历,写的东西可能有点多,包括洗鞋宝创意灵感的来源、产品设计、开发过程,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最后失败原因分析,还有对这个产品优化、演变想法,以及它的最佳操作模式。
也算是给这一段经历来一个完整的结尾。
当然了,如果你对这个想法感兴趣,您也可以拿去参考、借鉴、演变,去做自己的产品,没关系。
项目是好的,干黄那是人的问题,人不行,跟项目无关。
"洗鞋宝"灵感的来源
“洗鞋宝”,我还给它想了一个不错的口号、愿景:“让洗鞋像点外卖一样简单”。
设计的袋子
只可惜没能实现,就黄了。
作为这个产品的设计者以及开发者,“洗鞋宝”灵感来自于上大学时遇到的经历。
以前在大学校园,记得有个阿姨经常来我们学生宿舍,帮我们有偿洗鞋。很便宜,差不多十块钱一双。她拿回去洗,洗好了再给我们送过来。
后来走出校园,上班了,发现在生活中洗鞋的需求依旧存在,很多人对于洗鞋也是有痛点的,自己洗不干净,也愿意花钱找人解决的。
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一些洗鞋、洗衣的服务门店提供这样的服务。
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开发一个平台,提供专门的洗鞋服务。
就这样,洗鞋宝的想法诞生了。
“洗鞋宝”初步的产品设计
基于这样的经历和灵感来源,自己设计了“洗鞋宝”的产品逻辑。
刚开始设计的时候,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类似的产品和竞品。
仔细分析发现,做平台的好像也没有,有的基本上都是单店模式,而且无论是产品设计,还是运营数据好像都不是特别好。
我觉得,
“洗鞋宝”应该是一个平台,连接用户和商家(洗鞋服务提供者)。
“洗鞋宝”应该是一个小程序,用户打开即用,不需要下载app,因为洗鞋是低频操作。
“洗鞋宝”应该是一款面向社区化服务的产品。
以社区(校园、社区)为服务单元,一个商家只覆盖自己周边,只服务与自己关联的社区用户。
用户如果需要洗鞋,直接在小程序上下单,下单的时候选择所在的社区。与社区绑定的商家收到用户的订单后,上门取件,把鞋子拿回去洗,洗好了,再上门送到用户手上,“让洗鞋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”。
大概罗列了一下产品的功能点
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几个重要的问题点:
1、如何保证鞋子在清洗过程当中的损坏和清洗质量
解决:用户下单、商家清洗完成后都需要在小程序上拍照上传。方便双方在发生争议的时候,平台干预,解决问题。
2、考虑到用户时间和商家每天上门取件的工作量。
解决:用户下单时,选择上门取件时间段,这样方便商家集中上门收件。理想的状态就是,商家可以集中上门取件,晚上下班的时候集中送件。
3、考虑用户体验,保证清洗效率。
解决:我们要求每一笔订单,商家需要在5天内完成全流程。从用户下单到鞋子洗好送到用户手上的时间。
一开始我们设计的平台盈利模式,大致有两种模式
1、按订单抽成,比如一单平台抽取一元。
2、向商家收入年度会员费。比如一年收入1000元平台服务费。
“洗鞋宝”产品开发阶段
梳理了产品的功能需求点,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、开发、实现的过程。
开发过程中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推导、优化。
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忙碌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,产品的功能基本完成,开始测试、验证、准备开始试运营。
用户下单界面
运营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
小程序开发完成以后,开始尝试推广运营。
作为一个刚刚诞生的洗鞋平台,我们打算先找线下的洗鞋店合作,免费给他们使用,只需订单从平台走,前期也算是相互成全。
可是,现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。
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来了,跟附近的一家洗鞋店聊了,他们不愿意上门取送。
因为他们根本不缺客户,忙不过来,他们有自己的门店,地方不大,周边客户都会把鞋子主动送上门来洗,洗好了客户自己过来拿。
看他店里的鞋架上,鞋子堆得满满的。老板说他们一家人忙不过来,根本没时间上门取送,对他们来说没必要,也不需要。
洗鞋生意太好,他们根本不愿意多此一举,对他们来说,不缺单子,也不想麻烦。
看了店里洗鞋的价格,一般鞋子大致在30——60元左右不等,少数的也有几百元的。
(插入图片)
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碰壁点。
跟老板聊天,从他的话中吐露,他们的鞋子都是手工洗的。
这倒是让我有点意外,我一直以为有专门的洗鞋设备,可以高效地清洗,不费啥事。
第一家洗鞋店合作失败。
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就是专门做洗鞋的门店原本就不多,很多地方都没有这样的店。
可能你在手机上面搜索一下,很难找到这样的门店。
遇到困难,需要换一个思路。
跟洗鞋培训接触
谈了第一个门店以后,开始转变方向,打算跟洗鞋培训的人接触、进一步了解。
打算跟他们聊一下,看看有没有可以合作的机会。
于是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“洗鞋培训”相关的广告和联系电话,发现南京本地也有一家搞洗鞋培训的。
大概了解一下。
他们主要以培训为主,顺带接附近的洗鞋单子,算是给学员练手、实操。
我大概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沟通了一下,他们对我们这边的想法也是认同了。可能他们也有意愿去做这样的一个平台模式、连锁模式。他们想做大自己的业务。
所以我的想法也符合他们的目标。
说心里话,我的洗鞋宝项目,在他们手里是可以玩得起来,因为他们有洗鞋的手艺、培训技术,还要就是他们对于这个行业是有深耕的,经验丰富。
而我对于洗鞋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门外汉,旁观者,主观上觉得这个行业不错,可以做,就做了。
不过可惜的是,后来我们没有合作成功,可能是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。
这一点,我其实是后悔的,在事情没有做成之前,争取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。
可能跟刚开始的盲目自信有关,小程序刚刚上线的那一会,可能有点心气高,总觉得很厉害,没能放得下,所以也导致了后来的合作失败。
为什么说,我的想法跟他们很贴近,有合作的可能性呢?从一件事情就能看得出来。
我们的洗鞋宝上线以后,他们立马注册了一个“洗鞋堡”商标。不得不说,人家商业风险意识很强,算是社会经验很足。
后来他们自己做了一个,跟我们类似的小程序。
对方复制的
实话实说,作为当事人,一开始知道的时候,还有点愤怒。
后来想想,人家也没啥错,没问题,没毛病。
这是正常的人性。
毕竟也是你自己当初死皮赖脸,主动找上门跟别人聊的想法。
现在的想法是,希望他们可以做成,如果有一天他们成为了洗鞋这个领域的标杆,那么我也可以对自己说,这个想法当初我也想到过。
其实不得不承认,在没有资本支持的情况下,他们比我更适合,更有可能做好这个项目,实事求是地说,我没有核心的东西——洗鞋技术,他们有这个领域多年的业务经验。
而我有的只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想法,空壳子,业务才是核心的东西。
在这一点上,我们就输了。洗才是核心,你没有核心的东西,别人可以轻易地复制你的想法和创意。
我曾想过,放下手上的一切,找一个洗鞋培训师傅,花几个月的时间,去认真地学会这门手艺,然后自己再开始干。
但是最后还是认怂,没有这么干。
遇到了半个“贵人”
跟洗鞋培训机构没有合作。
现在最大的问题,就是后端洗的问题没法解决,所以我们也就不敢推广小程序、接单。
有时候也是天意,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,
认识了2个年轻人,年龄上比我小一点,按他们的说法,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多。
他们刚来南京,租的一个公寓,开始做球鞋洗护没多久。
刚从杭州来南京,来之前他们在杭州洗鞋培训师傅那里进行了2个月的学习。
去他们工作的地方参观。
从他们对于球鞋的热爱,以及洗护出来的鞋子质量来看,他们是用心做的,没白学。
洗之后
听他们说培训费差不多一个人1万多。
他们来南京就是打算创业,做洗鞋这个领域。
从他们身上,知道了这个领域有一个专业名字“球鞋洗护”。
不仅仅是清洗、还要护理,修护之类的服务。
重新认识了这个行业。
洗鞋这个领域算是一个朝阳产业,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,他们出于最球鞋的热爱,当做事业来做。
不想我们原来想想的那样子,都是一些老师傅、老手艺在做的事情。
这是一个年轻人玩的圈子。
聊了一下,他们打算先合作一个月试试,他们也是在观望,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打算。
怎么一个合作方式呢?
给我一双鞋10十元的成本价,他们来洗,我们来接单。
为什么没有深入合作呢?
我是这样理解的,大家都想做自己的品牌,年轻气盛,谁都瞧不上谁。
一开始,双方都不为了赚钱,都在试水,进行市场测试、调查。彼此都是起步阶段,我们只能算是相互成全。
暂时解决了后端的问题,于是我们开始在几个小区小范围的试运,推广。
从发传单开始。
那段时间里,晚上下了班,我们上门取件,然后再送到两个年轻人那边 ,他们帮忙洗,再把洗好的鞋子给客户送过去。
我们就成了洗鞋工作室和用户直接的搬运工。
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,认可我们的服务质量,其实是很开心的,虽然辛苦,但也是值得的。
说实话,他们洗的质量真的超级棒,用户反馈很好。
运营了一段实际,从用户下单来看,需求还是挺大的。有需求,有用户。
但是对于我们兼职在做这个事情,确实挺累的。
洗护,也算是挺耗时的一件事情。
十块钱一双的价格,对于他们也是亏本的,我看过他们洗鞋的过程,手洗,加上护理,还是需要大概20分钟时间左右的。
一般市场的价格都是50元上下,才划算的。
一开始,我以为洗鞋这个流程,完全用机器就可以搞懂了,后来了解到,现在的球鞋洗护基本上都是靠手工清洗和护理。
普通清洗:25元 到45元左右
高端鞋子护理:大几十到几百元不等
他们大概洗了几十双鞋子以后,愿不愿意提供服务了。
理解他们的,10元一双对他们来还是这是血亏,不赚钱,陪着玩的。
他们也需要生存,好像也不太愿意一起干,他们也行想做自己的品牌。
短暂的运营,让我们了解到,这个项目是可行的,有市场需求。而且需求很大,不过需要培养用户习惯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没有后端服务,是我们洗鞋宝运营不下去的重要原因。
就这样洗鞋宝停止运营了,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。
不是说没有用户,而是没有供应端。
反思:
这个过程,也让我不断地认识和了解洗鞋这个领域,并且开始反思洗鞋的运营模式问题。
洗鞋宝这个项目可以操作,但是一定需要从供应链着手,从供应链这个顶层设计开始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洗的问题。
它应该是中央工厂模式,统一解决洗的问题,平台主要提供用户下单流程。
这一段经历告诉我,在事情没有成功之前,不要过度在意利益分配。事情成了是啥都好说,没成之前分的再说也没啥用。